北方偉業(yè)計量集團有限公司
玉蕊醇型三萜是齊墩果烷骨架的C-3、15、16、28、21和22位被多個羥基取代。根據羥基取代位置的不同分為5種類型:barrigenol A1(C15-OH,C16-OH,C22-OH)、barrigenol A2(C16-OH,C22-OH)、barrigenol R1(C15-OH,C16-OH,C21-OH,C22-OH)、barringtogenol C(C16-OH,C21-OH,C22-OH)和16-deoxy-barringtogenol C(C21-OH,C22-OH)(圖2)。在此基礎上,乙酰基和糖基的取代擴大了玉蕊醇型三萜的結構多樣性。
1971年CHIRVA V Y等首次從文冠果果實中分離得到1個三萜皂苷:O-β-arabopyranosyl-(1→4)--O-β-glucuronopyranosyl-(1→3)-gypsogenin(1)。后來CHEN Y J等于1984-1985年相繼報道了11個三萜類化合物。MA C M等從文冠果木的甲醇提取物中分離得到2個新化合物,分別為29-hydroxy-3-oxotirucalla-7,24-dien-21-oic acid(xanthocerasic acid)(19)和epigallocatechin-(4β→8,2β→O-7)-epicatechin,并鑒定出多個甘遂烷型三萜類成分。李占林等從文冠果果殼70%乙醇提取物和總皂苷酸水解產物中,利用系統溶劑萃取法、硅膠柱色譜、Sephadex LH-20柱色譜、制備型TLC等手段分離得到41個化合物,通過理化性質和波譜數據分析共鑒定出三萜及其皂苷13個,其中有7個化合物首次從文冠果屬植物中分離得到,分別為:21-O-angeloyl-R1-barrigenol(23)(即母核barrigenol R1)、22-O-angeloyl-R1-barrigenol(24)、R1-barrigenol(25)、21,22-di-O-angeloyl-barringtogenol C(28)、barringtogenol C(29)、16-deoxybarringtogenol C(30)和28-O-β-D-glucopyranosyl-16-deoxybarringtogenol C(31)。李巍等對文冠果果柄的化學成分進行研究,并從文冠果果柄中鑒定7個三萜類化合物,其中化合物白樺脂醇(39)、23-羥基白樺脂酸-3-咖啡酸酯(41)、23-羥基白樺脂酸(42)為首次從本屬植物獲得,21-angeloyl-24-hydroxy-R1-barrigenol(43)為一新天然產物。另在文冠果果柄中發(fā)現一種新三萜皂苷結構鑒定為3-O--β-D-glucopyranosyl-28-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3β,21β,22α,28-tetrahydroxyolean-12-ene(44)。2010年以來,CHAN PK等、YU L等相繼從文冠果果殼中鑒定出兩類新的齊墩果烷型三萜類化合物xanifolia(xanifolia Y0、Y2、Y3、Y7)(45~48)和sorbifoliaside(sorbifoliasides A~K)(49~59)。
近年來,為了尋找新的天然齊墩果烷型三萜類化合物作為抗癌藥物,文冠果的不同部位的三萜類成分被系統研究。XIAO W等對文冠果葉片中的皂苷組分進行了生物測定及其定向分離,得到5個新的玉蕊醇型三萜類化合物(61~65)和2個已知的三萜類化合物。LI YY等從文冠果果殼中分離得到2個新的齊墩果烷型五環(huán)三萜皂苷(66~67),并測定了這2個化合物對人胃癌細胞(SGC-7901)和肝癌細胞(HepG-2)的細胞毒活性。2016—2017年WANG D等先后從果殼部位分離鑒定出6個新玉蕊醇型三萜類化合物(68~73)和1個新三萜皂苷類成分(74)(圖3)。
文冠果中以皂苷類成分居多,部分單體皂苷因其含量大或為主要有效成分而被當作質量控制指標成分,對其進行藥效機制深入研究。對于單體皂苷的含量測定,謝華等采用HPLC-UV(215 nm)測定了果仁中主要成分-文冠果皂苷B(10)的含量,隨機選定3批不同產地文冠果果仁中文冠果皂苷質量分數在0.051%~0.069%。文冠果皂苷E(又稱文冠果殼苷76)為文冠果特有活性成分,李欣等建立HPLC-UV(210 nm)測定文冠果不同藥用部位(果殼、果柄和種皮)的文冠果皂苷E的含量,質量分數在0.023%~0.454%,為文冠果藥材的質量控制和其不同藥用部位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學依據。凌俊紅等采用HPLC-MS法,建立了同時測定文冠果的不同部位(果殼、莖皮、莖芯、種皮、種仁花、葉子)中6個單體皂苷成分(WGA、sorbifoside A、sorbifoside B、R1-barrigenol、3-O-(3-O-α-L-arabinofuranosyl-2-O-β-D-galact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yl-21,22-di-O-angeloyl-R1-barrigenol、21,22-di-O-angeloyl-R1-barrigenol)的分析方法。對于文冠果中總皂苷含量的測定,李光勛等根據文冠果殼苷與香草醛-高氯酸作用后具有的特征吸收,確定最佳顯色條件,用分光光度計測出文冠果殼苷的含量為0.24mg·g-1。丁曉彥等選用齊墩果酸為對照品,采用比色法測定文冠果果殼總皂苷含量為4.23%。郭影等選用人參皂苷Re為對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高氯酸顯色,在321nm處測定吸光度,計算不同產地文冠果果殼中總皂苷的含量,可用于文冠果果殼總皂苷的含量測定。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中國中藥雜志》,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系刪除。
文冠果是優(yōu)良的木本油料樹種,其食用、藥用、觀賞等綜合經濟價值頗高。文章介紹了文冠果的化學成分、藥理作用、質量控制及開發(fā)利用現狀及進展。文獻調研發(fā)現,文冠果化學成分主要有三萜、黃酮、脂肪酸、苯丙素、甾體類、酚酸和有機酸等;藥理作用主要包括神經保護、抑菌、抗氧化、抗腫瘤、抗炎鎮(zhèn)痛、抗HIV、抗凝血等。文冠果在醫(yī)藥、食品、化工等領域有廣泛應用,具有深入研究和開發(fā)的價值。
了解更多> >近年來,為了尋找新的天然齊墩果烷型三萜類化合物作為抗癌藥物,文冠果的不同部位的三萜類成分被系統研究。XIAO W等對文冠果葉片中的皂苷組分進行了生物測定及其定向分離,得到5個新的玉蕊醇型三萜類化合物(61~65)和2個已知的三萜類化合物。
了解更多> >文冠果中的甾體類成分包括過氧化麥角甾醇、5α,8α-表二氧-(22E,24R)-麥角甾-6,22-二烯-3β-醇、9(11)脫氫過氧化麥角甾醇、β-谷甾醇、胡蘿卜苷、α-菠菜甾醇、α-菠菜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3β,5α,20R,24S)-豆甾-7,反-22-二烯-3-醇、(3β,5α,20R,24R)-豆甾-7-烯-3-醇、22,23-二氫-α-菠甾酮、豆甾醇乙酸酯以及豆甾-7-烯-3β-醇等。
了解更多> >AD的病因復雜,已經提出的學說包括Aβ沉積、Tau蛋白異常磷酸化、膽堿能、氧化應激、炎癥反應等。LI Y等采用行為學方法研究了Aβ25-35誘導的AD動物模型的學習記憶功能,并用高爾基染色觀察了CA1錐體神經元和Western blotts中樹突棘的形成。
了解更多> >關于文冠果的處方記載,在衛(wèi)生部藥品標準蒙藥分冊中有文冠木十味湯散,治療游痛癥、關節(jié)腫痛、類風濕等;文冠木軟膏,用于治療各種類型的頑固性牛皮癬等。后于2005年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記載了文冠果子仁霜,治療腎氣不足和肺脾氣虛所致的兒童功能性遺尿。
了解更多> >通話對您免費,請放心接聽
溫馨提示:
1.手機直接輸入,座機前請加區(qū)號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們將根據您提供的電話號碼,立即回電,請注意接聽
3.因為您是被叫方,通話對您免費,請放心接聽
登錄后才可以評論